做大6大优势产业,马关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发布时间:2020-12-02 17:07:32  

文网讯  近年来,马关县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农业龙头带动作用,做大蔬菜、中药材等6大优势产业,打造肉牛、草果两大亮点产业,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1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7332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农业产值260955万元,畜牧业产值97410万元,渔业产值2330万元。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各项农业生产指标。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抓实大春生产,稳步推进晚秋作物种植,利用大春收割后空地发展冬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0年共完成小春粮豆作物播种7.5万亩,冬季农业开发13.6万亩,大春粮豆作物栽种64.4万亩,晚秋作物种植13.01万亩。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逐步发展壮大中药材、蔬菜、香蕉、茶叶等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以草果、三七、生姜、重楼、石斛等为主的中草药材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在地面积29.12万亩,预计产值10.4亿元;西瓜、甘蔗、香蕉等热区作物在地面积28.9万亩,预计产值6亿元。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测土施肥、高产创建、病虫害防治、畜禽品种改良、青贮饲料制作等技术,全县推广水稻旱育秧0.8万亩,稀植大田8万亩,实施稻鱼工程示范样板2片150亩,粮食作物间套种25万亩,开展地膜覆盖种植1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60万亩、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率达17万亩次,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5%以上。实施牛冻精改良0.28万头,猪人工授精1.1万窝,完成优质牧草种植2550亩,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率达47%。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科技素质。采取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明白人、带头人”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种养技能和致富能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今年以来共开展绿色证书培训300人次,新型农民职业培训5期250人,农村短期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受益贫困人口1.3万人次,开展回访指导学员培训370人次。

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通过政策引导、服务推动、产业带动,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1家,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4个,州级示范社19个,县级示范社53个。

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修改完善《马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奖励考核细则》,通过完善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组织农产品生产者专题、检验员业务等培训,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生产者给予相应奖励,全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2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个,认证面积达10.23万亩;绿色食品7个,认证面积0.43万亩;有机食品9个,认证面积0.44万亩;地立标志1个,认证面积30万亩。

(通讯员 朱闻娇 张礼庆)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梁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