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 | 马关盐井村从“头疼村”华丽变成“标杆村”

发布时间:2023-01-31 11:44:25  

冬日暖阳下的马关县大栗树盐井村,村内房前屋后的小山石缝中青菜、豌豆尖各类蔬菜生机盎然,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乡间道路整洁通畅,呈现出一派景美、宜居、业兴、人和的绿美乡村新气象。短短几年,从全县有名脏、乱、差的“头疼村”,到现在群众公认的绿美“标杆村”,马关县大栗树乡盐井村内外兼修,实现华丽蝶变。

盐井村坐落在半山坡上,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石林立,想要盖间房子都找不到一块平坦的平地。整个村庄更是处于“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鸡狗满地跑,牛屎随处见”的“脏、乱、差”境地。盐井村成了当时出了名的“头疼村”,群众改变现状的呼声和愿望越来越强烈。

在脱贫攻坚期间,在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帮扶协调下,2018年,建成长11公里、宽5.5米的大腻科水头村至大倮者柏油路,该路从盐井村穿过,解决了盐井村的出行难问题。

“以前的盐井村脏乱差比较突出,2019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就投入了17万元用于村内道路建设,进行量化美化,到2022年,我们投入总共是30多万,用于村标建设,还有村史馆、石里小广场、水景观……做的过程当中,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投工投劳。今天的盐井村变得漂亮了,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绿美建设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大腻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沈鸿说。

当初崎岖不平的公路变成了柏油路,村中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以前破破烂烂的房子,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盐井村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盐井村村民陈元贵说:“我们这里原来太烂太脏了,垃圾也多,打造以后,到处都干净了,现在大家都很自觉,不乱丢垃圾,还在家门口种上了花花草草,越来越漂亮了。”

绿色是绿美乡村的底色。在建设中,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男女老少齐上阵,本着“多花心思少花钱”的原则,在石头上下功夫,“变废为宝”打造小景观,建设“十美”盐井。

为实现村美人靓,一步一景的目标,驻村工作队动员结合盐井石山区石头多的实际,在村中心建了300米的石林步道,打造出靓丽的小石林广场,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地;打造了盐井村史馆,让老物件有归属,保留了盐井村的时代记忆;打造思源井小景观、小龙潭水景观等,让村庄变得更美;将文化元素融入绿美乡村建设,让群众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才一年多没回家,都有点认不出盐井村了,村子变得更漂亮,以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我们一家考虑今后就在家里发展,不出去打工了。”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皮福明高兴地说。

如今,漫步在盐井村,村庄早已改头换面,柏油路环村而过,路旁鲜花盛开,干净整洁的村内道路,村容整洁,小菜园、小花园里的各种蔬菜、苦参、鲜花等随风摇曳,群众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果。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陶正雄 牛仕婷 通讯员:黄凤)

(编辑:刘梅 排版:尹颖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