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地、钱”难题,“光伏+” 助力马关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3-23 09:13:42  

原标题:“光伏+”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马关县启动土地整治与光伏发电灌溉试点项目

近期,马关县土地整治与光伏发电提水灌溉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成功落地,将激活马关县域内的潜在土地资源,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人、地、钱”困境,给出一份科技赋能创新答卷。

马关县曾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山区、半山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76%和24%,贫困发生率高达21%。为摆脱贫困,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多家定点帮扶单位的倾力帮助下,全县2020年5月如期脱贫摘帽。但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加之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全县财力捉襟见肘,无法对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由于县内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紧张,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制约了县域经济活力,乡村振兴之路受困于“人、地、钱”难题。

要破解“人、钱、地”困境,尤其是如何发挥金融帮扶潜力,必须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下足“绣花”功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挂职干部、马关县副县长宋扬经深入调研走访,了解到占全县80%面积的山地和窄型谷地区域内尚有大量山地、旱地等土地资源可供改造,但是现有的水库、灌渠等农田水利设施不足以覆盖这些区域。为此,宋扬产生了引进新技术新手段和资金的投入,变闲置的荒山、荒地为良田资源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文山州、马关县领导的大力支持,鼓励他充分发挥挂职帮扶干部的优势,广泛邀约各领域专家到马关出谋划策。调研、咨询、论证的过程,也是“融资、融智、融商、融情”的过程,这期间,得到了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等地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热心帮助。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2021年12月,调研团队向马关县政府提出了土地整治与光伏发电提水灌溉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试点方案,即使用“土地整治+光伏发电+光伏智能水泵系统”模式,采用光伏发电提水,让闲置的荒山变成良田。打破农业种植的空间布局限制,使水资源、光伏资源、土地资源充分综合利用,为试点项目区的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有利条件。2023年3月,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酝酿、完善,项目成功通过了马关县政府的评审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项目建设完成后,约3300亩水田可交付农民种植。

马关县土地整治与光伏发电提水灌溉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充分体现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定点帮扶的优势特色,展示了“粮食银行”“农地银行”“水利银行”“绿色银行”的特色品牌定位。该项目为云南省的“水稻上山”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县政办)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