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岭山寨又一春

发布时间:2017-07-11 09:46:08   来源:文山新闻网马关县  

“吉福吉祥吉利高歌欢唱共产党,民生民情民歌闪烁灿烂新农村”,一幅对联,写出了坡脚镇盐塘村委会吉利可村小组的新风貌。这个曾经有名的“口袋队”,如今实现了“零危房户”目标。

吉利可村是个纯苗族村寨,全村67户250余人,属喀斯特容岩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穷困潦倒,曾经有人用“男人醉卧马背、女人拉马尾巴村”来描述吉利可村。

“说起吉利可村的变化,当数新中国成立后的两次变化最为深刻,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杂交包谷制种,另一次便是今天的脱贫攻坚。”村民小项说。

“吉利可村从1994年推广订单式杂交包谷制种, 1995年就获得了成功,亩产达200公斤,户均纯入达3000元,其中有两户农户收入超过10000元,全村66%的人口实现了脱贫,家家户户建起了瓦房。”老村支书熊云选说。那时,就是他排除重重阻力,带头推广杂交包谷制种的。

如今,距依靠科技发展订单杂包谷交制种改变了的吉利可村,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但这个村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薄里。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大潮中,全民动员实施住房改造,全村积极响应科技兴农政策。正如村民小项说,“吉利可村,人多地少,村民勤劳、不等不靠,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国家这几年加大扶贫力度,想建房的就重新建房,擅长养殖的就大力发展养殖业,耕地较少的农户,就外出务工、搞建筑、培植花卉盆景等”。

通过几年的努力,吉利可村从过去三十年所建的瓦房,如今又摇身一变,变成了砖混“小洋楼”,全面消除了危房户,成为全县第一批宣布通过上级检查验收脱贫出列的村子之一。不仅如此,该村紧紧依托地处马关与文山、西畴相邻的区位优势积极筹办花山节,精心组织的斗牛、芦笙比赛、爬花杆等节目吸引周边三县的各民族同胞到此同庆节日。据了解,每一次筹办花山节,吉利可村可收取到管理服务费10万余元,扣除办节成本,村里略有4万左右的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走进吉利可村,一幢幢“小洋楼”错落有致,村内干净整洁,村前村后的山峰上绿影相衬,犹如一幅山水田园画,这个小小的苗家山寨,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春。(胡江顺)

编辑:王盖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