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近年来,马关县把发展红果参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统筹各类发展要素,汇集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让山间野果成为带农增收的“招财果”。
在马关友来生物有限公司的红果参种植基地里,红果参果实已经逐渐透出成熟的深紫色,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小蜘蛛”。公司正组织群众采摘今年的第一批红果参,负责人王云梅介绍,今年公司种植的800多亩红果参已经逐步成熟了,预计总产量500吨以上,按照现在市场价2万元一吨,估计产值1000万元左右。
据了解,红果参为马关本地原生野果,属食药两用特种水果。2023年,马关友来生物有限公司正是看好红果参的市场前景,投资发展红果参种植,带着群众发展红果参产业。马关县夹寒箐镇水碓房行政村铅厂村村民汪茂英,因为年纪较大,一直从事传统劳作,收入来源单一。公司到村里种植红果参后,她从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汪茂英高兴地说,自己在基地里面主要负责浇水、拔草、施肥等工作。到摘果时,基本天天摘果,持续两个多月,一天每人100元,活又不重。
近年来,马关县委、县政府把红果参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品牌来抓,让群众参与到其中,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目前,已在13个乡镇种植红果参,培育30多个红果参种植主体,带动300多户群众种植。马关县马白镇马鞍山社区水头村小组村民项贞文去年也开始尝试种植了两亩红果参,县农业农村局还派专业技术员手把手地教他种植,头年就赚到了钱。尝到甜头后,项贞文信心十足地说:“通过去年的种植,技术也学到了,今年打算再扩种三四亩。”
随着种植红果参的农户越来越多,品质参差不齐、相互压价等问题开始凸显。今年9月份,马关县成立了红果参种植协会,全县种植户一起抱团发展,合力打造马关红果参品牌,促进红果参产业有序持久地发展。
马关县红果参种植协会会长张万洪介绍,协会成立以来,带领大家在种苗选择、质量标准、包装分拣、等级分准等方面把好品质关,让红果参市场更加规范,携手走向高标准的水果市场,让价格有保障,货源有销售,农民的收入有增加。
为把红果参产业做大做强,马关县通过组建红果参产业发展办公室,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品牌打造、技术服务等困难和问题。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优良种苗繁育及规范化种植示范项目有序推进。短短几年的时间,红果参产业已逐步成为马关县农业产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1万多亩,预计产值1.8亿元,为当地群众带来40万人次的务工,4000万余元的务工收入,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
(记者:卢朝学 通讯员:王发勇 陈佳女娃)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