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篾厂乡:生态养石蛙 致富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3-03-20 16:28:47  

文网讯  近年来,马关县篾厂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积极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路径,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转化,引进石蛙养殖新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群众走上致富路。

走进篾厂乡大新寨行政村茅草寨下组村村民周廷山的石蛙养殖基地,一个个整齐排列的石蛙池塘映入眼帘,周廷山轻轻掀开水池里的泡沫板,只见一只只石蛙纷纷跳跃而出,溅起串串水花。

说起为何养殖石蛙,周廷山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的创业路。早年刚步入社会的他当过驾驶员,种过香蕉,也外出打过工,为了不让当时一岁半的女儿成为“留守儿童”,他和妻子毅然选择了回家发展产业。

2020年,回家创业的周廷山开始养殖生猪,正巧碰到了猪价高,他捞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就对发展产业相当感兴趣。考虑到篾厂乡喀斯特地貌,难以发展大规模产业,周廷山便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从中他看到了石蛙养殖的发展前景,随后便和朋友一起外出学习考察,并从贵州引进了蛙种开始了石蛙养殖。

由于生态石蛙人工养殖需要极高的生态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尤其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为此,周廷山从山里引来清澈的水到养殖池,并在池塘旁种上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石菖蒲和金芭蕉,为石蛙养殖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为了提高石蛙的品质,我们所有的池子都是采用循环的山泉水流动养殖,池子里面边上布置的这些绿化,主要是石菖蒲,还有地方是金芭蕉为主,石菖蒲有一定净化水质的作用,还能够杀细菌,在我们卖石蛙的同时,石菖蒲和金芭蕉也还能卖一部分钱。”周廷山说。

石蛙肉味鲜美,且具有健脾消积、美容养颜等功效,但养殖难度大。为了掌握这门养殖技术,周廷山也曾经走过很多弯路,但他不放弃,坚持外出学习,上网学习。如今,不管是在场地的设计建设,还是在选蛙种,学习养殖技术等,周廷山的石蛙养殖技术都已经逐步成型。为了保证石蛙的生态性,他还自己孵化黄粉虫,作为石蛙的日常食料。

目前,石蛙养殖基地共有40余个池子,养殖种蛙460余只、幼蛙36000余只、蝌蚪80000余只,总投资85万元。石蛙销售主要是以广州、重庆等一线城市为主。今年9月开售,按照现在的市场价160元/市斤,预计今年回本50万元。周廷山表示,他们将无偿把石蛙养殖技术传授给当地群众,可以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带领乡亲们一起做大石蛙产业,走出一条生态养殖致富路。

“希望把这个产业发展壮大,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养殖,也让在外面务工的一部分人能回到家里,照顾他们的孩子,这是我的初衷。” 周廷山说。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倪富婷  侯廷秀  实习生:王成同)

(编辑:吕静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