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有一种年味,叫包“马脚杆”

发布时间:2022-01-07 17:39:50  

年味渐浓,在马关,每到要过年的时候,壮族同胞都会制作一种美食——“马脚杆”

用来款待辛苦劳作一年的家人,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当有亲朋好友来访时,“马脚杆”是招待客人的最佳美食。

“马脚杆”也叫捆绑、粽粑,是马关壮族同胞最喜爱的美食之一,包“马脚杆”过春节是壮族的传统习俗。“马脚杆”气味芳香诱人、口感软糯香甜,外形似骏马脚杆,故取名为“马脚杆”。

走进壮族同胞恩荣飞的小院里,她和几个亲朋好友们正忙碌的赶制一批顾客预定的“马脚杆”。

恩荣飞介绍,“马脚杆”包的糯米一般都是用榨木材灰、苏子杆或者糯谷草烧成灰染。“我比较喜欢用榨木材灰,榨木材灰染出来的米比较香,对胃也比较好,帮助消化。”

“马脚杆”极富民族特色,一直都是采用纯手工制作而成,需要很多道工序。要先把榨木树炭捣细,细筛数道,变成相当细的炭灰;然后将糯米放在筛子里筛一筛,把碾碎的糯米颗粒分出来;最后加入烧制备好的榨木材粉末与大盆里糯米混合搅拌,反复搓揉均匀,直到白色的糯米全部混合染上榨木材细粉末变成黑色为止。

和恩荣飞一起做马脚杆的沈仕萍表示,工序虽复杂,但每年春节总还是要多做一些备着,因为这样才有年味。除了自己家吃,还会送些给亲朋好友吃,年年都是这样。

在包制马脚杆之前,壮家人先将事先采集好的捆绑叶洗净、晾干,随后便是把自家腌制的上好的腊肉切条,在裹上草果面。这样一经切开后,那些用时间慢慢腌制而成的肉丁便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就开始动手包了,把精心挑选的糯米放在捆绑叶中间后,再将切好的肉条塞入糯米中,把叶片合起,用竹篾进行捆绑,这样包出来的捆绑才更紧、更环保、更香。

经过一番忙碌之后,便是下锅煮制,放水淹没马脚杆后就可以用大火慢慢煮了,剩下的就只是等待。在慢慢煮制的过程中,马脚杆在沸水中不断翻涌,糯米渐渐膨胀,融入了烟熏腊肉的香味,随着肉条慢慢变熟,其细小的缝隙中又嵌入了糯米饱满的香气,使得两种上好的食材慢慢融合,相得益彰。出锅后,趁着余热解开干草撕了捆绑叶,先是甜腻的糯米味扑鼻而来,咬一口,那些藏在又香又糯的米粒中的肉条姗姗来迟,撩动你的舌尖和味蕾。

恩荣飞说:“小时候很期盼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就能吃到很多美食,特别是捆绑,每年必须做。”

以前壮族同胞制作“马脚杆”是为了庆祝丰收,满足自己的味蕾,更是为了过大年时款待家中的亲朋好友。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壮族美食“马脚杆”也成了人们过年过节时相互赠送的礼品,代表着民族团结、亲人团圆、合家欢庆。独具特色的美食“马脚杆”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亲密了彼此的关系。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吴兰会 杨耘 通讯员:陈霞)

(编辑:郭韦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