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长陆克茂:疫情不退决不“退役”

发布时间:2022-04-22 16:42:22   阅读 45142  

“50、100、150……数量正好,你们可以来拿走了。”

走进陆克茂熬药的院子,满院飘散着中药的味道,墙边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一大排中药袋。他正蹲在地上修理药剂机器,旁边几台机器“咔嗒、咔嗒”地工作着,几名志愿者在忙着分拣、打包汤剂。

58岁的陆克茂是原马关县中医医院院长,是土生土长的马关人,从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尽职尽责从医33年,于2021年12月退休。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没有退缩,没有选择安享退休后的天伦之乐,而是发挥中医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独特优势,竭尽所能为抗击疫情工作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当他得知县中医医院担负熬制中药防疫汤剂任务,正需要人手时,考虑到自己家中正好有药剂煎煮、打包机器,他没有多想,第一时间向医院申请,由自己分担一部分药剂煎煮、打包任务。

看到记者来到院子里,了解记者来意后,陆克茂一直要求不用采访、不用拍摄,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微不足道。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才与他对上话。

陆克茂介绍,自己熬制的中药汤剂是按照《马关“4·0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熬制的,中药材由县中医医院提供,他负责出人、出设备熬制,所熬制的中药汤剂主要提供给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服用。而由于连续几天不间断的运转,一台机器已经罢工了。

为确保中药汤剂能够及时加工、配送到位,他时刻紧盯严控熬制的流程,从处方调配、汤剂煎熬到加工、包装,所有步骤严格执行。在申请得到批准后,陆克茂便一人开始熬制药剂,连续熬了两天两夜,即便后来有了志愿者的加入,药剂煎制中药材配比、煎煮火候等关键环节和流程他始终亲力亲为,多一克少一克,多一升少一升都不行,为了方便煎制,他吃住都在熬药的院子里,累了就在沙发上靠一靠、眠一眠,严把汤剂质量关。

陆克茂说:“每天要熬制一万五到两万袋,任务艰巨,压力也比较大,但是为了能让马关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应有的样子,加之有志愿者的帮助,我们24小时都在工作,再苦再累我也能坚持,为马关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负责熬制中药汤剂的只有陆克茂和5名志愿者,而且需求量比较大,每天需要供应一万五到两万袋,他们只能分工协作、不分昼夜、加班加点24小时不停歇熬制。

在药房里,志愿者韦天线正专心致志地称重配药,这是她在这里做志愿服务的第五天。作为中药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得知需要中医药学专业的志愿者,她毫不犹豫报了名。韦天线告诉记者,陆老院长家这个药剂煎制点,从4月15日开始24小时不间断熬制,志愿者都是很早来,很晚才回去,其余时间则是陆老院长一个人天天熬夜煎制,她来了以后陆老院长还细心的指导,时刻叮嘱她药材配比一斤一两也不能少。

“我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专业就是中药学,看到陆老院长这里招熬药、配药的志愿者,我就报名来了。来到以后发现陆老院长一个人在配药、熬药,虽然我们白天可以帮到他,但是晚上都是他一个人在熬夜。他这种尽责、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希望马关能早日战胜疫情。”韦天线说。

疫情无情

人间有爱

陆老院长亲手熬制的

数万袋浓浓的中药汤

承载着满满的守护与关爱

为一线的工作人员带去安心与温暖

为新冠肺炎的预防再增设一道“屏障”

为马关人民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信心!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敏 祝喜菲)

(编辑:徐珺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