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多,天还没亮,清冷的小路上,不时传来几声犬吠。富宁县驰援马关突击队“大白”们在都龙镇挨家挨户开展全域核酸检测时,被一幅贴在门上的漫画触动了。
“谢谢大白,辛苦了”
一扇小小的铁门中央,贴着一幅充满童趣又暖心的画作,上面大大地写着一句温馨提示:“此户在此门采核酸。”大字的下方附上“前门已被锁”,旁边还画了一把小锁的图样,旁边画着两个挂着微笑的小人和穿着防护服的“大白”,小朋友笔迹稚嫩地写着:“谢谢大白,辛苦了。”署名:小绮绮。
“咚咚咚……你好,下楼做核酸啦。”
听到“大白”的敲门声,张学英和小绮绮母女迅速下楼打开门。
“小朋友,我们来给你做核酸啦,有一点难受哦……”突击队队员语气轻柔地向小朋友说道。
“啊……”5岁的小绮绮非常懂事,一点也不害怕,自己摘下口罩乖乖张大嘴,方便医护人员采核酸。
“好了,非常勇敢,戴好口罩哦。”
“谢谢。”
“不客气哟。”
“我们前门被锁了,只能从后门采核酸,谢谢,‘大白’你们辛苦啦!”小绮绮在妈妈怀里乖巧地解释道。
“他们太劳累了,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还要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时间越长,他们越累,我们画这幅漫画,也是为了让他们少走几步路,节省一点时间。”小绮绮的妈妈张学英说,孩子非常喜欢“大白”,知道医护人员为了打败病毒非常辛苦,马关县疫情发生后,小绮绮特地请妈妈帮忙,一起完成了这幅温馨的漫画。
“谢谢大白,加油!”医护人员采完核酸准备前往下一家时,小绮绮可爱又礼貌地给“大白”鞠躬表示感谢,两位“大白”也鞠躬回礼。
门上温暖有爱的提示,小朋友奶声奶气的感谢,让“大白”们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刚才走前门,没有人打开,我们就往后门走,走到后门这里就看到有画贴在门上,一瞬间,心里很暖,很感动。”刚给小朋友做完核酸的突击队队员黄丽萍心里一下子暖起来。“她的提示,为我们节省了时间,让我们知道下次是往哪里走,很感动。”
无条件配合让“大白”不禁热泪
连日来,“谢谢”“辛苦了”成了“大白”们收到最多的话语,群众的无条件配合也成了最温暖的“礼物”。
黄丽萍记忆犹新,“刚来时比较辛苦,第一天晚上连夜采核酸,又没有路灯,都是用手机照明,给我们采核酸带来很大难度。但是那天晚上最感动的是群众很配合我们,半夜他们也起来排好队做核酸,给我们减轻了很多工作负担。”
“有一晚上,我们连夜出发去茅坪,遇到下雨,群众没有哪个不愿意来做核酸,大家冒着雨打着伞,排队给我们采,一瞬间觉得半夜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富宁县驰援马关突击队队员农行对此也深有体会,不仅群众配合,工作人员也从头到尾做好引导,给医护人员带路,给核酸采样工作节省不少时间。“工作人员和马关群众都非常热情,让我们有了家一样的温暖。”农行感慨地说。
老百姓花式“投喂”令人动容
疫情之下的都龙镇封控区里,“大白”、工作人员们连夜冒雨步行上门给老百姓做核酸采样的忙碌身影,深深刻在了群众心里,为了表达满腔谢意,朴实的群众自发送来新鲜猪肉、玉米、包子等,花式“投喂”前来支援马关的医护人员。
这些点点滴滴的心意都化为动力,成为“大白”们辛苦坚守的力量源泉,大家表示,再辛苦也值得,浑身充满能量。
“心里很暖,他们担心我们有没有喝的,有没有吃的,真的很感谢,马关群众很热情,我们很感动,觉得再苦也是值得的。”黄丽萍干劲满满地说道,“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起加油吧!”
“特别感动的就是这里的群众给我们送了很多吃的,每个人去到家门口,他们都会说‘大白’辛苦了,医生辛苦了,谢谢。有他们这句话,值得!”农行认为,老百姓的这些心意很珍贵,不仅代表着群众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也代表着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肯定,相信大家一起努力,疫情一定能够早日过去,“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没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
边城小镇里,爱从未停歇。淳朴又温暖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文山日报社记者:喻传宏 王玮 吕静 陈明凯 罗钢 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古魏魏 满鑫 罗明磊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德波 杨耘 富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雪娇 排班: 尹颖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