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我们的宝宝出生啦……”
4月15日凌晨4点40分,一个6斤3两的小宝宝在马关县妇幼保健院出生。妻子立即将这一好消息分享给在抗疫一线的丈夫。
抗疫夫妻档
“好的,我马上回去!”4月8日星期五,才从八寨镇回到马关的何锦华刚陪妻子吃了一碗饭便接到紧急通知,需要他立即赶回八寨镇开展疫情处置工作。看着十月怀胎临近预产期的妻子,何锦华十分不忍,他拍拍妻子的手嘱咐她千万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说完便匆匆出发。
何锦华是马关县八寨镇副镇长,分管疫情防控工作的他深知此次疫情处置工作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尽管妻子生产在即,他也丝毫不能犹豫,“我幻想过很多次陪产的画面,但是疫情当前,必须舍小家顾大家,对她我有说不完的抱歉。”
“我知道了,现在立即安排协调。”何锦华走后不久,妻子黄永霞也接到紧急电话,因疫情突发,需要物资保障人员前往隔离点开展布置工作。身为共青团马关县委副书记的黄永霞立即组织人手前往隔离点,对各隔离单间进行铺床和物资补足,走道里一盏盏灯光,将她忙碌的影子投映在水泥地上,一手托着肚子一手抱着被子的别样身影,柔和且倔强。
随着黄永霞预产期临近,团县委决定让黄永霞居家休息,但心系工作的她将办公室搬到了家里,通过线上办公积极协助单位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和物资保障工作,一刻不停。“在这特殊时期,只要我能做的我都想要去做好,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黄永霞说。
“抗疫宝宝”诞生
4月15日早上6点,连轴转了几天几夜的何锦华,在短暂休息几个小时后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再次投入工作中。拿起电话的他,看到妻子凌晨5点发来的一条信息时,泪流满面……
“4点40分,甜夕来到我们身边啦!六斤三两,一切都好!”
甜夕,是何锦华早早为孩子取下的乳名。
还未褪尽暮色的宿舍楼里,一个男人拿着手机不断掩面哭泣。这天,他有了新的身份——父亲。
“作为一个大男人,很少流泪。但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激动,一直哭了几个小时……”何锦华说。
“去医院的事情我一直没告诉他,因为他太辛苦了,我想着让他多休息一下。”黄永霞说,在家待产的几天,妇幼保健院和社区卫生院的医生一直打电话来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尽管何锦华不在身边,她也十分踏实。生产后,看着怀里软软糯糯的小宝宝,黄永霞迫不及待将这一消息通过微信发给何锦华,并想象着待他醒后看到这个好消息时的反应,“他的妈妈早上打电话和我说,他打电话一直在哭,我就说他是高兴,是激动。后来他说,他哭是因为愧疚,愧疚没有陪着我。”
黄永霞说,电视剧里,相爱的夫妻都会彼此陪伴,丈夫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生产中的妻子,妻子从产房出来时,也能第一眼看到丈夫,相互拥抱,喜极而泣。她时常幻想着这样的画面,可突如其来的疫情为这场幸福留下了缺憾,“我知道他的辛苦和不容易,我很理解,不会有任何埋怨。反而我会觉得很骄傲,因为孩子的爸爸是个抗疫英雄。”
他比任何人都期待孩子的到来
何锦华在八寨镇疫情处置工作中负责的是综合协调、流调溯源和封控区管控工作,他不仅要协调各工作组有序、有效开展工作,还要上追源头、下拓密接以及对封控区人员进行监测。为确保工作措施严抓落实,流调速度严密高效,何锦华和所有一线人员加班加点,昼夜不停。尽管工作再累再苦,只要想到家里那个素未谋面的“小棉袄”,他就充满干劲,“要督促自己拼尽全力使劲干,把工作落实好、落到位,把病毒打败后我就能回去看我的女儿了,我很想抱抱她……”
“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期待小宝宝的到来。”黄永霞说,何锦华在怀孕7个月时就自己偷偷做了一个名为《华霞产前中后百日攻坚方案》的生产计划书,里面记录了满满15页的待产包清单、各阶段食谱、产后注意事项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
“华霞幸福生活实施细则”“不能让霞妈难过、伤心”“因产后激素缘故霞妈容易陷入抑郁,因此华爸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与霞妈沟通交流,多谈心、多照顾,让霞妈放心。”《方案》里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何锦华对妻女无尽的爱,无微不至,呵护至极。
“无论如何,不能陪伴妻子生产,不能迎接宝宝到来,我很遗憾,但赶赴一线,我不后悔。”何锦华感慨地说。
疫情之下,有很多同何锦华一样不顾一切奔赴战“疫”一线的人们,他们有的错过了孩子新生,至今素未谋面;有的夫妻二人皆在一线,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无人看管;有的家人突然离世,只能跪地遥遥祭奠……
他们,其实只是普通人,“无所畏惧”只是因为需要逆行而上。
(文山日报社记者:吕静 喻传宏 王玮 罗钢 陈明凯 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古魏魏 满鑫 罗明磊)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