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主次干道整洁靓丽,一座座农家小院干净温馨,一面面文化墙寓教于乐……入夏,行走在马关边境一线壮乡苗寨,目之所及,处处透着整洁优美,仿佛一幅清新秀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马关县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紧紧围绕聚焦短板弱项,实施“一村万树”“十棵树”工程,以净化村庄、保护乡村美景、增强乡村韵味为重点,遵循“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和“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千里绿道、万里花带”建设。
“只要村子能漂漂亮亮的,累点也值得。”背着孙子正在挖土的半坡村村民向春翠笑着对记者说,以前自己家住在大山上,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今他们搬进砖瓦房,生活越来越好,只要能让家园更美好的事情,他们都积极参与。“住在大山上交通不方便,房子也不好,现在家家房子都很好,生活也有盼头。”
向春翠的高兴是有理由的。曾经的半坡村属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不便,贫穷落后,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屋。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全村56户群众搬迁到都(都龙)至猛(猛硐)线滑石板村旁,采取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水电路及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群众自筹资金,按照规划建起了安居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忙着美化家园的,不仅仅有半坡村。金厂镇龙山村的美化工程,不仅让村庄变美,还美得有“龙山特点”。翻新房子留下的旧瓦片,被打造成既美观又特别的镂空瓦片花台。村民王长仙是修砌花台的村民之一,“瓦都是老房子剩下来的老瓦,砌成花台大家都觉得好看。”王长仙一边固定瓦片一边说。
居住条件的改善,使村民们对环境有了新追求,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为半坡村的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善加上了助推器。
据州乡村振兴局派驻马关县都龙镇堡梁街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雷德才介绍,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要求,马关县从环境美入手,结合“千里绿道、万里花带”建设,让村庄从“面子”“里子”不断提升。采取政府筹资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爱心企业捐赠一点的方式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
顺着用石头建起来的花台一路向前,就能看到向春翠家所在的半坡村。一排排白墙蓝瓦的三层小楼在云雾中更显清秀漂亮,家家户户房顶上五星红旗飘扬。摩托车、三轮车、轿车停在院子里,处处是生活美好,日子红火的景象。
环境变好了,产业发展也不能落下。为让群众搬出能致富,当地党委政府根据半坡村的实际情况,请来农业专家加强八角林管理,提高了八角产量和品质,目前全村八角成品林400余亩,能为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堡梁街行政村对辖区群众开展就业培训,半坡村不少村民外出务工,家庭收入进一步增加。
雷德才告诉记者,堡梁街准备建设扶贫车间,引导半坡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首先把传统产业做好,继续巩固好八角产业。半坡村留守妇女比较多,针对这一实际,计划用堡梁街原有的老学校改造成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留守妇女就近就地就业,让她们参与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来。现在已经和企业达成意向协议。”
伴随着阵阵晚风,村民陆续收工。“这几天就在这些花台种上花苗,相信我们半坡村会越来越美,日子越来越好过。”半坡村小组组长马文国对记者说。
(记者:张继庄 骆丽 毛雪勰)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