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关县以省委“3815”战略布局为契机,在保住稳产的基础上,聚焦绿色产业提升,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现有资源,用抢、争、拼的精神,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水果、蔬菜等,特色优势绿色产业,以“七特”为抓手,把绿美产业转化为绿色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为马关县迈入乡村振兴快车道打牢基础。
2023年,全县计划完成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综合产值109.29亿元,增长24.7% ,目前完成14.1万元。
以“特色”投资 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调整农业投入、农业补贴等政策体系,着力将扶持重点向绿色发展、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等方面倾斜,加大对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入库统计和运行调度工作力度,推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目前,已完成农业固定投资26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50个,其中2022年结余42个,2023年新增8个,入库项目总投资71223万元。
以“特药”蓄能 加快绿色农业产业升级
马关把农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具有特色、优势、绿色、有机的道地草果、砂仁等中药材上做实“特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中药材发展中心推进以草果、砂仁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马关县草果、砂仁等特色道地中药材在地面积发展到37.28万亩,2022年助农增收10亿元。
以“特果”引擎 绿色经济作物加快发展
马关大力推进“特色水果”红果参、莲雾等高原特色及猕猴桃、香蕉、菠萝等热带农业产业建设,“特果”产业发挥了带领农业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在各乡镇组建有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0余个水果合作社,通过“农村致富能人+合作社+社员”的方式带动发展特色、绿色有机水果种植。今年一季度,全县产出水果8000余吨,预计实现“特果”经济效益100万余元。
以“特禽”带动 推进林下经济多元发展
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现有林地资源,积极探索“林业+”模式,以“林地增值、农户增收、大地增绿”为目标,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将发展“林下经济”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通过开展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培训,引导群众在林下养殖胡蜂、蜜蜂和生态鸡等,打造林下绿色养殖。截至目前,全县林下养蜂3000余箱,养鸡出栏1万余羽、存栏5000羽,产值420万余元。
以“特茶”产出 茶叶发展“钱”景一片大好
利用境内特有的古茶树优质茶源,建立完善茶资源档案,成立古树茶合作社,加强对群众采摘、加工等环节培训,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开展林下茶叶种植,发展壮大茶产业。目前,全县共有古茶树6.8万株,种植茶叶6888亩,2022年茶叶产量156吨,产值300万余元。
以“特林”引旅 休闲观光促进增收渠道
依托境内“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等优势,以建设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乡镇为契机,打造以采摘园、生态观光、森林康养等为一体的绿色旅游发展综合体,推动文旅和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共有3A旅游景区7个,2023年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25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余元。
以“特景”切入 庭院经济助力群众增收
探索以绿美乡村建设、绿美庭院、绿美盆景等发展绿美经济为民增收。马关县坚持“生态底色促旅、庭院经济兴农”发展思路,编制实施全县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探索发展六种“庭院+”模式,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家家户户“方寸之地”成为就地增收“致富园”。目前,全县共发展“庭院经济”农户达1.5万余户,实现“庭院经济”收入近1亿元,户均增收近7000元,探索出生态、经济、社会共赢新路径。
(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张礼庆 孙庭庆 李明杰)
(编辑:周西杨 排版:向传帅 二审:吕静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