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关县政协坚持“生态底色促旅、庭院经济兴农”的发展思路,通过专题协商、院坝协商、专题调研等形式聚焦庭院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庭院+”模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将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
走进马关县坡脚镇大讯村,村民李海英家的院子里特色盆栽盆景琳琅满目。“好多人看到我家的庭院很漂亮,就跟着我买回去种,每次都成千上万元地买。”李海英说。政协委员梅德明介绍,大讯村家家都有“微花园”,每年每户靠卖多肉能有7000元以上的收入,别具特色的“庭院景观”成了实实在在的“庭院经济”。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业态繁多的庭院经济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马关县庭院经济的激活,少不了政协委员的积极建言献策和推动助力。在2023年初政协全委上,县政协委员贺艳婷提出的《关于加快瓜果庭院经济发展的提案》得到了县政协的高度重视,通过审查立为2023年的重点提案,并补助政协小提案资金10万元,用于瓜架搭建的资金补助。提案的有效办理,大大提高了古林箐乡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走进古林箐乡,瓜果飘香满庭院,尤其是一排排整齐的洋瓜架、黄瓜架,成了古林箐乡一大景观。“到古林箐,不仅让我看到了乡村美景,更让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模样。”贺艳婷说。
“全县的庭院经济成效初显,我们县政协要主动作为,在庭院经济发展上再推一把。”在年初商讨县政协要点时,县政协主席王元勋说。通过商讨,马关县政协把“发展壮大庭院经济,打造群众增收新亮点”专题性协商、南捞乡新发展“五治”同推建富美村庄院坝协商、八寨镇小箐脚“发展中药材庭院经济 助力绿富美建设”院坝协商等关于发展庭院经济的议题纳入2023年的重点工作。
南捞乡新寨村通过院坝协商,引领当地群众探索“前有菜园、中有庭院、后有桃架”的生态化科学发展模式,借助庭院经济平台发展猕猴桃庭院经济,将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有效利用栽种猕猴桃。八寨镇小箐脚村通过院坝协商,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庭院经济,让群众用中草药材种植装点生活美。
5月31日,县政协召开“发展壮大庭院经济,打造群众增收新亮点”专题协商会议,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布局、开展技能培训、培育龙头企业,发挥联动优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发展壮大走产业化经营之路等5条发展意见建议。不仅如此,县政协还积极组织调研组深入马洒、龙树脚、木腊、柏木山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促进群众增收建议和意见。
马白镇马洒村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的底蕴内涵,成为乡村旅游新打卡点,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86万人次、综合收入2480万元。马白镇龙树脚村,农家乐、小吃店、精品店、小超市孕育而生,2022年共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00万元。古林箐乡柏木山村小组种植兰花5万余盆打造“兰花庭院”,通过旅游观光、直播带货等方式每年促农增收50万余元。互联网平台的有效利用让庭院“小产品”走向域外“大市场”,2022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额9600万元,其中农产品线上销售2000余吨、网络零售额3800万元。
目前,全县发展庭院经济农户共达1.5万余户,实现庭院经济收入近1亿元,户均增收近7000元,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李美昌)
(编辑:周西杨 排版:陆军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