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兰花为名片,以家家户户的小庭院以点连线,以村村户户的道路以线串面,打造“微花园”“微菜园”“微景观”……近年来,马关县各个村使出浑身解数,给村庄“美颜”“整容”,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全镇绿美建设示范样板 马关县木厂镇坚持党建引领,紧扣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处,提级打造绿美大湾子。 木厂镇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抓实抓好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及村民代表等镇、村、组“三支队伍”,通过召开党政班子会议、村干部例会、党员代表会等方式,统一思想步调,筑牢思想防线。同时,党员干部带头,组建自建委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村庄规划建设相关事宜。截至目前,木厂镇共召开各类绿美建设会议60余场次,大湾子村自建委员会召开村庄规划建设会议20余场次。 按照绿美建设提级提升标准要求,木厂镇在前期大湾子建设的基础上,提级打造景观亭、古井、花台、寨门标识等景观标识,因村制宜融入党建、民族文化等因素,配套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卫生厕所、路灯、活动室、垃圾房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裸房风貌改造提升。在建强“面子”的同时,统筹抓好三清五拆、五堆十乱等“里子”整治,采取动员群众主动收整、全体村民集中攻坚、自建委员会定期抽查检查等方式,常态化抓好三清五拆、五堆十乱整治,先行先试探索“跑道式”养鸡模式,打造闭环式“跑道”,解决鸡鸭乱放,影响环境卫生问题。截至目前,大湾子村开展污水处理86户,建设公厕2座,户厕40余座,安装路灯50盏,设立垃圾房1座,同意裸房改造79户,已完工76户,正在动工3户。 围绕推进绿美建设中群众不积极主动、不支持、不配合等堵点难点问题,大湾子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效能,用活村规民约,建立“征信卡”制度,为征信卡“赋能”,将绿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征信管理,做到“一卡”管住人、管住事。截至目前,大湾子村共发放征信卡200余张,村规民约管理农户1户。 以花为名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马关县古林箐乡柏木山村以花为名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柏木山村,又名“兰花村”,因家家户户都种植兰花而出名,不仅装饰了村庄,也富裕了村民。 柏木山地处热区与凉区交界处,常年气候多雾潮湿,出门就可以看到“云海奇观”,非常适宜种植兰花和绿化树。乡政府结合村情实际,按照“一三三五”工作体系,以“五小工程”为抓手,村党支部积极引导,在“五盆花”工程的基础上,以“特色”为重点,打造“兰花庭院”,营造“卧榻闻花香,开门观云海”的意境。 柏木山二村要求村上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在自家庭院内种植了成片兰花、多肉、菊花、红豆杉、野三七、石斛等绿化花树,让家里变成了“小花园”,就这样家家效仿、人人参与。以打造兰花庭院为契机,发展兰花庭院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村里做得好的大姐说:“我家每年在抖音上直播卖兰花,实现了年收入30万元左右。” 人在画中走,画从“村”里来 在“绿美村庄”建设过程中,马关县金厂镇秉持“一家一画、一路一景、一村一梦”的理念,深入挖掘资源,以家家户户的小庭院以点连线,以村村户户的道路以线串面,打造提升“微花园”“微菜园”“微景观”,做到内塑“绿美小家”,外筑“绿美大家”,让每个家庭、每条道路、每个村庄“各有其美”。 开展绿美建设工作以来,金厂镇全体干部职工及各村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动员家家户户自行打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以“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为目标,结合每家每户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心栽培绿植花卉,让农户推开家门美如画。“现在,门口就是小花园,村里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一提起村里的新变化,村民赞不绝口。 通过积极引导让群众把家中的木犁、风箱等老物件、老农具展示出来,用于村内上墙装饰、镶嵌于道路。陈年旧物摆放在一个原本不起眼的角落或是悬挂在墙上,实现了处处有景,路路有色。 金厂镇因地制宜对村内公共区域进行规划,对闲置空地进行栽苗补绿,没有绿地的角落,利用砖、石头和栅栏支砌特色绿化带,让杂草丛生的卫生死角变身休闲场所;利用家中酒坛、轮胎、水缸、木头的边角料、啤酒瓶等器具,经过涂装改色、变换造型等加工工序,变身为精致的花瓶;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村旁荒坡地建设小菜园,建设乔灌搭配、花草结合的小游园,发动群众在村庄房前屋后种植泰国青柚5500株、八角3000株、石榴240棵、树菠萝320棵,推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下一步,马关县将在“弄干净、摆整齐”的基础上再发力,突出常态长效管护,有效解决好“前期栽种”和“后期管护”的平衡关系,继续抢抓“发展产业”这个支点,把握农村产业发展新方向,全力巩固“既富又美”农村产业新格局,继续攻克“里子建设”这个难点,统筹裸房风貌改造、“两污”治理、厕所革命等工作同步推进落实,既扮靓面子、又夯实底子,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马关。 (来源:马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冯欢彦 排版:张振飞 责编:唐雪娇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