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乐作大寨:党建引领打造“和富美”特色新彝寨

发布时间:2023-09-19 11:20:43  


入村口

咔、咔、咔……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乐作大寨,一定会掏出手机,在村口的“酿酒坊”旁,在弦子广场上,在传习馆里疯狂拍照打卡。

近年来,马关县大栗树乡那衣龙行政村乐作大寨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绿美乡村、民族特色村、裸房改造等相融合,通过“党委政府引路干、党员带路积极干、群众参与省钱干”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出一个远近闻名的“和富美”特色新彝寨。

乐作大寨距乡政府驻地11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44户605人,是一个彝族聚居村寨。这里的村民勤劳朴实,正如寨名“乐作”一样,村民们每天天刚放亮便下地干活,直到太阳落山才肯回家,乐于耕作。乐作大寨家家有产业、户户住楼房,一直是附近有名的富裕村,但由于忽视了村里的规划建设和庭院管理,同时也是附近有名的“脏乱差”村寨。

为破解村民宁愿在地里累上一天,也不愿花上一个小时收拾庭院这个难题,大栗树乡党委、政府决定将乐作大寨列为乡村振兴试点村进行打造,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绿美乡村、民族特色村、裸房改造等工作。

弦子广场和彝族三弦样式传习馆

“我们党员干部带头,收拾屋子,种花种树,群众看见变美了就跟着做。”那衣龙村党总支书记张云永介绍,2022年8月,乐作大寨启动绿美乡村建设,一开始群众积极性不高,村两委班子决定先从党员干部、党员户家里开始干,1户、2户……村民们发现别人家变好看了,也就跟着干,渐渐地,10户、20户……到后来,144户都变美了。家里变好了,村里的环境也得配套。今年4月,乡里决定启动乐作大寨民族特色村项目建设,并列为2023年州级裸房风貌改造提升试点村进行整改。

村庄处处是美景

“我们的房子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听说要改房子,村民很不情愿,有的甚至在会上吵了起来。群众大会效果不好,乡村干部又采取院坝会、小板凳夜访、入户动员等方式做群众工作。“我们把小板凳夜访、院坝会分成容易的、摇摆不定的、攻坚的三个批次来开。对容易和摇摆不定的,边开会边动工,对一时还想不通的,我们分批分组入户再宣传动员、再做工作。”大栗树乡党委书记刘晓梦说,在工作人员“软磨硬泡”下,乐作大寨的裸房改造得以顺利推进,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毕。

与此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225万元资金支持,用于民族特色村项目建设。好看的村庄成千上万,有内涵和特色的万里挑一,如何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将彝族文化融入到村庄建设中,如何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乡党委、政府广泛征集民意,几易设计稿,最终确定了彝家正宗“酿酒坊”、酷炫彝族风弦子广场、彝族三弦样式传习馆极具辨识度的民族元素。

群众投工投劳,干得热火朝天

“有了前期细致的工作,加之感受到绿美建设带来的巨大改变后,群众对这个项目十分支持,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出人出钱,起早贪黑,干得热火朝天。”张云永说,项目建设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建休闲登山步道时,男女老少出工出力,如蚂蚁搬家一般仅用15天就开挖铺设完毕;建彝族文化广场时,需征用14户土地,全村群众主动筹资2.7万元用于征地补偿,不到一周时间,大家就在新广场上唱歌跳舞;还有外出定居的乡贤,主动联系捐资6万元用于家乡建设……

众人拾柴火焰高。3个月时间,乐作大寨就彻底变了样,8月10日,彝族传统火把节当天,吸引了5000余人进村游玩,16支文艺队到此交流表演,带动村民通过卖烧烤、快餐等增收30万余元。“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准备的小吃、饭菜都卖光了,实在是太热闹啦!”当天的盛况让村民杨选昌的心情至今难以平复。

美丽新农村

“村子越来越美了,今年我72岁,每天就是串串门,到广场上唱歌跳舞,日子好过得很。”“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生活在花园一样的环境里。”见到记者拍照,身着漂亮民族服饰的杨增仙和她的舞伴们停下脚步,争先恐后聊起家乡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龚莉 何德猛)

(编辑:李娟 排版:陆军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