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政协启动“深入推进‘协商在基层’工作 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简称“院坝协商”)行动以来,马关县政协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找准选题的“小切口”,按“一商二联三链接”的工作思路,努力讲好边疆地区协商民主故事、树立基层政协良好形象。
马关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指示要求,坚持政协性质定位、院坝协商工作定位,深化协商民主。
“一商二联三链接”明思路。即:搭建一个协商议事平台,压实主席会议成员联系乡镇、专委会联系乡镇委员工作室两个责任,将“院坝协商”打造为链接干群关系、民主议政、收集社情民意的三条纽带。把全年协商任务制成作战图,通过汇报会、推进会、现场观摩会灵活调度,以“周通报、月调度”研判晾晒倒逼进度,一抓到底见行见效,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一张网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聚焦文明村寨“关键事”广征题。推动委员履职下沉,聚焦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难事、群众生产生活实事,围绕矛盾纠纷突出、陈规陋习严重、人居环境治理盲点等群众心头之痛,结合中药材庭院经济、壮大柴胡产业等发展重点,深入村寨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恳谈,推动形成“三心三入三民”的“双走进”工作方式,调查研究“尽心”、服务群众“真心”、解决问题“暖心”,走进群众身入、心入、深入,各类协商成果深化拓展为民、助民、利民实效。
“两上两下”严把关。坚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找准选题的“小切口”,采取比较、提炼、引用等方式反复酝酿、筛题选题,组织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和群众代表对征集到的议题开展分析讨论,按照“两上两下”机制(委员工作室上报议题→县政协挂联副主席初审→返回委员工作室修改或重新申报、报乡镇党委审定→县政协主席会议审批→返回委员工作室执行),层层严格审核把关确定15个协商主题。
马关县政协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协商议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调研找症结。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再协商,由主席会议成员牵头开展1次以上的商前调研,对矛盾问题多、情况复杂的议题反复调研,与涉及单位和相关人员充分沟通,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共同分析相关的政策法规,逐项研究解决办法措施,成熟一个、协商一个。
比如,针对古林箐乡团结村委会九龙山村“一村跨两州连十寨,谁也不服谁管”的社会治理难题,通过充分调研、反复研究、广泛协商,达成“村联建、寨联管、业联兴”的管理共识。该项协商活动倍受国家级、省级、州级主流媒体关注并报道。
协商互动凝共识。发挥院坝协商形式灵活的特点,选择院坝、凉亭、长廊等场所,邀请政协委员、村组干部、乡贤能人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诉求,倡导没有会场只有现场、没有官话只有实话。引导参加协商的政协委员,从政策所能、现实所需、群众所盼等方面答疑解惑,帮助群众打消疑虑、达成共识、凝聚人心,让群众感到政协很近、委员很亲。
如,南捞乡“富美村庄建设”协商,在农户庭院中围圈而坐,既接地气,又在现场解决了5个具体问题;再如,通过协商议事探索创新秸秆综合利用,以市场化运作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使“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有力促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马关县政协坚持抓住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协商载体功能,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推动院坝协商更加规范务实有效,打造协商品牌。
精心组织促规范。充分借鉴贵州“院坝协商”做法,派出考察组到红河、楚雄、临沧等地参观学习,遵循科学、简便、实用原则,组织编印《“院坝协商”实操手册》,进一步细化协商步骤和重点环节;通过现场观摩、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各专委会、各委员工作室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为规范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
图为组织干部职工到临沧市政协学习
精细督办见成效。对协商形成的79项共识按事权报党委批转办理,政协班子成员挂帅抓好协商达成共识的分解落实,以监督式调研、再协商等方式抓好跟踪督办,助推协商成果转化,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60个。
精选典型树品牌。选树边境基层治理“1115”工作法、“南疆边城”综合治理、“院坝协商”激活乡村志愿服务等典型案例,坚持边推广、边总结、边提高,打造“院坝协商”实践特色样板,45篇“院坝协商”稿件受到各级媒体关注报道,其中:《人民政协报》和人民政协网5件、省级媒体18件,让庭院经济、基层治理、乡村志愿服务等典型案例走向全国,讲好边疆地区协商民主故事、树立基层政协良好形象。
(马关县政协办公室 王东雪)
(编辑:董飞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