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观察|马关县坚持改革破题让农村污水变清流

发布时间:2025-03-14 09:37:53  

开栏语

为全面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集成联动、协同高效,我们开设《改革观察》栏目,旨在对全州各行业各领域改革试点争取、任务落实、自主创新、经验模式进行总结宣传推介,助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篇章汇聚强大的改革力量。

马关县坚持改革破题让农村污水变清流

近年来,马关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群众为主体,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改革、效率变革,实现了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资源从“闲置”到“利用”、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巨大转变。

推动参与方式改革

全面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县级主导、镇村主推、群众主体”工作机制,按照试点先行、点面结合的方式,统筹推进“群众自建、群众自管、群众自用”治理模式。群众自建聚民力。聚焦“建”的组织实施,村小组成立共建理事会,落实“一组一策”“一户一策”“分片施策”,采取“村组带建、邻里帮建、群众自建”方式,成立群众施工队、工匠队、邻里互助组、支援小分队等,根据需要细化分工,分类实施,互帮互建。群众自管聚民智。聚焦“管”的常态长效,通过“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制定维护管理制度,落实维护管理责任,推动落实共治共管、自用自管。目前,共召开各类会议700余次。

推动治理方式改革

全面结合村情实际,加强统筹规划,遵循“一村一策”原则,邀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马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一是分户分片治理。对于户数少、房屋坐落散、经济基础差的村庄,采取“多点收集、分户治理”模式;对于地形多样、分片建房、相对集中的村庄,采取“依山就势、分片治理”模式,计划建设“小三格”“大三格”等简单模式处理942个自然村,有效解决分散治理难题。二是集中连片治理。按照集镇周边村组应纳尽纳、能收尽收的要求,对于总体连片、分布集中、人口相对较少的村庄,采取“连片收集、集中治理”模式,计划将乡镇建成区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纳入乡镇污水处理站,处理37个自然村。三是强化特殊治理。对于处于生态敏感区或户数多且居住集中的村庄,无法依托村庄周边污水消纳载体安全处理尾水,因地制宜在末端增加稳定塘、湿地和土壤渗滤设施或一体化设备,采取“集中收集、强化治理”模式,计划收集处理自然村519个,提高治理效率。

推进利用模式改革

全面推进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农村废旧设施、生活污水、闲置地块的排查摸底,分组、分户、分类推进再开发、再利用,做到以废治废,利用为先。一是以废治废巧治理,“废旧”变“资源”。积极推进废弃沼气池、化粪池、臭水塘的再利用。目前,全县累计将3024口废弃未使用、未拆除的沼气池改造为厕所三联沼气池,3982口改造为厌氧池、沉淀池,节约治理成本近700万元。二是以用治废巧利用,“污水”变“肥水”。积极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对于治理后的污水,通过“大三格”、氧化塘等,统一进行集中收纳,将“大三格”、氧化塘变成“水浇池”“蓄肥池”,全部用于还田还地或用作生态景观用水,弥补山区水资源的不足。三是以闲治废巧造景,“闲地”变“景观”。积极推进卫生死角、空闲地、边角地等闲置地块的资源化利用,对村庄内的卫生死角、空闲地、边角地,全部进行改造使用,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和“小景观、小广场、小公园”以及“村标、寨村”等马关特有的农村景观。

推动资源整合改革

全面推行集约化治理,本着“不花钱要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建立“政府补助、社会帮助、群众自助”工作机制。一是统筹资金补助整合干。计划通过“涉农资金”安排解决4000万元,“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安排解决200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安排解决1000万元,争取“奖补资金”解决3600万元,计划整合各类资金1.06亿元。目前,已统筹整合资金近9000万元。二是寻求社会帮助合力干。积极动员企业、合作社、成功人士以资金赞助、物资支持、人力支援等方式积极参与治理,合力解决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问题,计划通过社会渠道融资2000万元。三是群众投工投劳自己干。坚持以群众投工投劳为主、第三方承包施工为辅,发挥农民“主力军”作用。2023年以来,群众累计投工投劳约25.23万人次,节约建设成本3027万元,缩减工期近1个月,成功将户均5000元的建设成本控制在了2400元以内,提高了治理效率,压缩了治理成本。

推动监测方式改革

一是县级抓考核。由县级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施工、运营维护、管理使用的督导和考核。二是乡镇抓检查。由乡镇负责对设施设备维护和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适时提出整改落实意见,杜绝设施设备闲置浪费。三是村级抓制度。由村委会制定符合本村的管理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四是小组抓管理。由村小组负责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化粪池清淤、主管检查、污水清理使用。五是群众抓落实。由群众负责自管自用,确保污水全部纳管处理、设施全部正常维护和正常使用。

截至目前,马关县累计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6199户,建成“大三格”厌氧池1500余个、“小三格”化粪池24663个,建设排污管网约1600千米,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23年的27.55%上升至目前的80.31%,治理成效明显提升

【来源:州委政研室(改革办)】

(编辑:李娟 美编:冯鹤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