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是彩色的季节
是收获的季节
更是幸福的季节
在马关县的山林里、河谷间
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红色草果
已成为群众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致富果”
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金秋时节,马关县篾厂、古林箐等乡镇山涧郁郁葱葱的草果地里,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收草果,地里不时传出的欢声笑语和阵阵歌谣增加了秋收的喜庆气氛。
在马关县篾厂乡老王寨村,一片片草果地生机盎然,一串串沉甸甸的草果隐藏在草果丛里,村民王廷考正在地里忙碌地采收草果。谈起草果的种植情况,他打开了话匣子:“我家林地多,荒着也可惜,就栽了草果,有些地栽玉米收成不好,我们就在地里栽些杂木,发展成林子以后来栽草果,现在已经栽了10多年了,一共有15亩,按往年的收成要产2吨鲜草果,卖得一万六千多块钱,收成比较好。”
在村寨旁的草果烘烤房里,清香的草果味沁人心脾。每天满载草果的摩托车、皮卡车频繁驶入烘烤基地,称重、卸货、质检,一派繁忙景象,堆积如山的草果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篾厂自古以来都种草果,以前都是卖鲜草果,但有时行情不好一时半会儿卖不了,篾厂的气候湿气重,自然风干很难,容易起霉,所以就想着烘干以后再出售。”烘烤房老板宋道文介绍,为打破气候潮湿、交通闭塞等壁垒,篾厂乡建了烘烤房,告别传统的自然风干加工方式,采用集中收购与烘烤,解决了群众销售与加工的难题。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篾厂乡加强对草果产业的技术指导,按照“三分栽、七分管”的原则,仅今年就针对性地举办了10余期专题讲座、现场技术培训指导种植户7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1人。
“草果是我们一直栽种的农作物,但在技术上还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比如钻心病、根腐病不知道要怎么防治效果才好。为了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乡政府组织我们参加草果种植技术培训,现在这些病我们都能防治了。”篾厂乡大丫口村村民邓开仙开心地说。
看着丰收的草果,篾厂乡农技站站长马朝平介绍:气候潮湿,林地丰富,对于篾厂来说既是弱势也是优势,篾厂乡的森林覆盖率是56%,这么多林地,只能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免费发放200余万株草果种苗等方式扶持群众,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将草果品牌打造出来。
目前,篾厂全乡草果种植面积3.6万余亩,已挂果面积2万余亩,预计鲜果产量达200余万斤,可带动群众致富增收800余万元。
草果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一种姜科香料植物的成熟果实,其味道辛辣清香,素有“滇香翘楚”之美誉。草果在马关县13个乡镇(场)均有分布,种植历史近300年,因出产的草果数量多、品质好,马关被誉为“中国草果之乡”,而篾厂乡只是马关县种植草果乡镇的一个缩影。为把草果产业做优、做特、做大、做强,多年来,马关县紧紧依托地理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林下产业发展,将草果产业发展作为加快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全力打造马关县“草果之乡”这一名片。目前,马关全县13个乡镇(场)已发展种植草果80000余亩,产量达1711余吨,预计可实现经济收入7489万余元。
(罗桂洪)
(编辑:李云淑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