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万物休
枝头上的大红柑
却是
个个金黄饱满
压弯枝头
在马关县篾厂乡的大红柑基地里,金灿灿的果实缀满枝头,把枝条压弯了腰,果农们正忙着剪摘鲜果、装箱、过秤、搬运上车,大家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果农们乐得合不拢嘴。
走进果农王自凤家的大红柑基地里,一个个成熟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我家种的大红柑一共有10多亩,基本都挂果了,产量5~6吨左右,比栽玉米划算。”王自凤高兴地说。
今年年初,虽然篾厂乡境内几经风雹灾害,但大红柑产量未受影响,今年大红柑收购价有所下降,平均收购价为0.9元/斤。
在桂皮山村小组活动室里,村民们忙着对今年收购商运不完的大红柑进行开果、剖皮。
“按往年的情况,大红柑一般都是在腊月采摘完,但今年收得早,收购老板说剩余的今年不拉去广东,现在在地里的收购了放活动室,让我请几个人开果剥皮晒好,晒成陈皮到明年再来拉,剥1斤生果得3角钱。我们在家领小孩干不了其他活的,来剥果皮可以赚点钱。”桂皮山村民任代翠说,像她翠一样来打零工的还有30余人,仅临时就业就可为当地群众创收6万余元。
篾厂乡桂皮山村党总支书记张发云介绍,为保障农户在大红柑产业发展中有稳妥的销售渠道,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群众成立了大红柑种植合作社,广东的收购商与农户签了收购协议。为促进大红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篾厂乡还建设了1个大红柑皮烘烤房,解决了气候潮湿、自然风干难的问题,提升了大红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马关县依托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等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引进“订单”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篾厂乡大红柑特色产业样板示范区,在篾厂乡发展种植大红柑3200余亩,着力提升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造血”能力。
受连续冰雹灾害影响,今年挂果面积仅1100余亩,产量有所减少,预计今年产量70余吨,产值15万余元,带动387户农户增收,其中,贫困户116户种植大红柑1000余亩。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丰产期,产值5000吨左右,可实现年经济收入至少1000余万元。
(马关融媒体记者:谭倩 通讯员:骆思雨)
(编辑:李云淑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