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马关县积极探索“小切口”工作方法,聚焦群众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影响生活质量的急事、解决不了的难事,按照群众提交的“微菜单”做好“微服务”,目前已为全县群众解决各种微小困难2000余件,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微治理”让群众小事不出网格 近日,马白镇塘子边社区军民路居民张之红通过三级网格微信群向网格长反映:“我家是熬制小锅酒的,自用的两个电表和电线还是老式的,经常跳闸。我向供电所反映好几回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希望领导帮助协调。”网格长接到张之红反映的问题后及时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他家因为长期熬制小锅酒,用电量较大,家里已经老化的线路、电表承载不了那么大的用电量。网格长立即将情况向供电部门反映。县供电局派出技术人员上门帮助张之红家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用电难题”。 “群众之事无小事,学史力行暖民心。”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马关县不断延伸城区22个网格区的服务触角,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党员学习教育的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成果,通过“微治理”实现群众小事不出网格。目前,全县22个网格区共收集到各网格户提交的服务“微菜单”200余个,帮助群众解决小、难事100余件,网格区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干群关系融洽。 “微协商”让职工有了“归属感” 5月27日,马关县举行区域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签订仪式,马白镇工会专干肖娅琪作为职工首席代表,与花枝格行政村辖区内企业首席代表石云平,签订了《区域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这是马关县总工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探索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县总工会深入企业对职工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动员、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将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作为双方协商主题。对部分企业、行业和区域开展规范性、示范性集体协商典型培育,着力破解“老板不愿谈、职工不敢谈”的困境,有效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实现政府、企业、职工等多方共赢。目前,全县共培育集体协商典型3个,企业和职工共协商达成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员工培训、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合同条款29条,惠及职工(农民工)560余人。 “微服务”架起“连心桥” 家住马白镇马鞍山行政村新小寨村的76岁高龄老人田某的身份证丢失很长时间,因其多年瘫痪在床无法前往派出所办理,给自己的生活、医疗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不便。马白派出所民警获知此事后,立即携带相关设备主动前往老人家中帮助其办理身份证。5月21日,民警来到田某家中,为他送上了新办理的身份证。 篾厂乡志愿服务队了解到当地部分村民饮水困难的情况后,自发修建水池,从11.7公里以外的水源地引水,帮助两个村小组211名村民解决了日常生活用水困难问题。此外,还出动40余人对辖区内坑坑洼洼的路面进行修整;组织110名党员、群众自发修缮产业路14条约51公里。据统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篾厂乡共组建志愿服务队22支512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困难党员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13场(次)。 (李美昌)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