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马关县聚焦“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紧密融合,抓实“五个基础”织牢就业扶贫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 技能培训“送上门”,抓实转移就业基础。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输血变造血”的工作思路,选择实用性强、市场需求高的工种对全县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1人接受1次以上技能培训,掌握1项以上职业技能。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就业培训13万人次,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近4万人次,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1.2万人次,已实现全县脱贫家庭就业培训全覆盖。 (美容师培训结业典礼) 转移就业“敞开门”,抓实务工收入基础。开展“全面排查、推送岗位、积极宣传、全力输送”等一系列转移就业服务,全力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脱贫劳动力收入稳定。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24万人,占实际可转移农村劳动力19.63万人的67.4%;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4.32万人,占实际可转移移脱贫劳动力5.42万人的79.7%,转移就业总量实现“四个不少于”,脱贫家庭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平均在65%以上。 (沪滇劳务协作招聘会现场) 公岗开发“守好门”,抓实就业兜底基础。2021年,在县级财政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整合就业补助资金、沪滇劳务协作资金、财政涉农资金等2400余万元,持续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户中有劳动力无产业无就业的“一有两无”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抓实就业兜底基础,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保障。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422个,安置6422人(包含护林员2415人),其中安置脱贫劳动力人口就业 5344人(含护林员2343人),目前稳定在岗6422人。 扶贫车间“开进门”,抓实就近就业基础。在就近就地就业需求加大,而岗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鼓励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继续到马关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部分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稳定增加其家庭收入,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就业扶贫车间53个,吸纳劳动力就业2206人,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430人。 (马关立敏达扶贫车间) 返乡监测“把好门”,抓实返贫预警基础。今年以来,马关县以村、组为单位,着重抓好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监测,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坚决将有劳动力的脱贫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属地为主、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好预防预警,严防因疫情影响等原因集中返乡农民工因无就业岗位出现规模返贫。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返乡农民工人数共计5062人次,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安置到乡村公岗、鼓励扶贫车间吸纳就业等帮扶措施,目前已经全部实现再就业。 (通讯员:李美昌 杨家强)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