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关县都龙镇坝保行政村后山村小组,有一位远近闻名的苗族女“陀螺王”,她不仅陀螺打得好,多次荣获省、州、县比赛冠军,还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陀螺文化,让苗族传统陀螺技艺发扬光大……她就是王发英。
记者来到王发英的家里,她提出一个沉甸甸的红色袋子,里面装满了她所有比赛获得的奖牌和荣誉证书。将这些奖牌依次摆开,金的、银的、单打的、双打的、团体比赛的……仔细一看,其中一些奖牌已略带锈迹,可见奖牌年代的久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奖牌无声地记录着她多年来的努力。
1995年,王发英第一次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此开启陀螺比赛生涯。此后,王发英多次参加省、州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截至目前,个人共获得3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成了实至名归的“陀螺王”。由于比赛成绩突出,多次为马关县争取到了荣誉,她还被评为县“优秀运动员”称号。
采访中,王发英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心爱的陀螺。陀螺重1斤8两,打的时候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打出去,要想陀螺打得准,转得好,精准的技巧、规范的动作、强大的心理素质缺一不可。
“我从30岁开始学习打陀螺,已经打了10多年。我一直都很喜欢打陀螺,村子里没有场地,我就在家里的院子练习。村里会打陀螺的女人都出去外面打工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留在村里,所以我一定坚持参加比赛,为马关争光。”王发英说。
王发英一家五口人,丈夫常年外出打工,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尽管生活上有诸多琐碎和繁忙,但她依然每天坚持练习打陀螺,同时把这项技艺传授给三个孩子,希望孩子们成为陀螺技艺的接班人。
王发英的儿子李自超说:“同学们都知道我的妈妈是‘陀螺王’,我为妈妈感到自豪,我要多跟妈妈学习打陀螺,以后也代表马关县去参加比赛。”
王发英心里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都能了解陀螺、学习打陀螺。平时空闲之余,她会主动召集和邀请村民来练习打陀螺,大家都积极参与,携手把这项苗家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而作为“陀螺王”的王发英,她不沉溺于掌声与荣耀,将每一次的比赛都作为砥砺前行的动力;她担起责任,认真钻研并向大家传授陀螺技巧;她不忘初心,紧握着陀螺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将这份梦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耘 牛世婷 通讯员:赵雪梅)
(编辑:徐珺 排版:向传帅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