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小新寨村:一个人先试先行 带动一个村“华丽蜕变”

发布时间:2022-11-23 16:03:26  

一段时间以来,在绿美乡村建设中,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都龙镇东瓜林行政村小新寨村的常态是“干部干、群众看”“干部跑断腿、群众不买账”是最真实的写照,环境脏乱差、家禽到处跑,整个村子没有生机和活力。要发展,思想要动。小新寨村小组长陶友林敢闯敢干,带领全村轰轰烈烈搞绿美乡村建设,实现了一个人先试先行,带动一个村“华丽蜕变”。

美丽的小新寨村

示范带动,让“一人干”变“全村干”

陶友林始终相信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他反复思考小新寨村绿美建设要如何干、干什么。通过学习,他很快有了建设方向。

陶友林及时召集全村46户群众召开会议,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大家在思想上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观念、老传统上,先后召开了几次群众会都以失败告终。但他始终相信绿美乡村建设是利民好事,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让群众跟着自己干。

为此,陶友林先从自家做起,带着家人收拾庭院,把门口杂乱无章的柴摆放整齐,用木头制作花盆栽上鲜花,庭院用自制的木头栅栏围起来,拆除家门口搭建的鸡棚,把鸡关进笼子,将狗拴起来养,做到家里打扫干净、摆放整齐。

路过的村民发现他家变干净了,变美了,忍不住夸赞:“小组长家变化好大,到处都干干净净的,看着很舒服。”看到小组长家的变化,一些群众坐不住了,纷纷开始效仿。他们找来了自家的磨盘、猪槽、瓦片等旧物件装点庭院,小新寨村一点一点在改变。

村民庭院

凝心聚力,让“一处美”变“处处美”

陶友林始终把“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作为绿美乡村建设的一大标准,坚持“用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要办事”的理念,组织网格长、村民代表到广南县、马关县坡脚镇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取长补短,在差距中找不足,在不足中增信心。

他召集4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组建攻坚工作小组,针对绿美乡村建设思路和难点问题进行集中商讨,以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等模式开展绿美乡村建设。

同时,带领群众拆旧造新,巧用旧自行车、磨盘、猪槽、篮子等修建花台、小景观,并将“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美好家园”等文化元素融入绿美建设,让“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信念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念在群众中入脑入心。截至目前,筹集资金35万余元,栽种了三角梅、海棠花、红花檵木等花卉树木6万余株2000余平方米,打造强边固防文化墙40平方米。

美丽的小新寨村

制度约束,让“没人治”变“大家治”

陶友林从网格化管理、村规民约、“红黑榜”评比入手,组织群众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将环境整治、绿化美化、责任义务等写入村规民约,让群众参与村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让村规民约“约”出新风尚,“管”出新风貌。

将小新寨村划分为5个网格,由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织密管护服务“网”,坚持一网多治,做到“一户不少、一人不漏”,推动村庄治理“一网覆盖”。

深化落实“红黑榜”评比晾晒,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如今,走进小新寨村,卫生干净了,庭院变美了,文化内涵更深了,邻里乡亲互相邀约到花园里散步聊天、拉拉家常,大家的关系更融洽了。

幸福的小新寨村村民

看到村子的巨大变化,陶友林更自信了。他说:“下一步,我将继续带领小新寨村群众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彭柳 赵雪梅 罗红)

(编辑:唐雪娇 排版:毕琰雯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