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万物沉寂。在马关县有这样一个村子,这个季节漫山遍野的橘子,观则垂涎欲滴,食则美不可言……它,就是马关都龙镇黄果树村一个甜到人心坎的地方。
近年来黄果树村以橘为火,点燃发展新引擎以橘为业,构建农村新业态以橘为笔,绘就村庄新画卷成就了村民们橘子树下的幸福生活。
在沃柑种植园里,一个个金灿灿、沉甸甸的橘子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脸上溢着丰收的喜悦。橘子才刚刚成熟,但已有商贩预定采摘了。村民罗张琼说:“我们村的沃柑口感好,每年都有很多老板来这里批发,不愁销路,一年可以卖四五万元,下步还要继续把它管理好,让更多的朋友可以品尝到我们黄果树的沃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回想以前的黄果树村,和周边村庄一样,主要依靠种植玉米、稻谷等传统作物,一家人温饱没问题,但要鼓起腰包就难了。为改变这一现状,村小组长万家发坐不住了,他带领几个村民,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引进沃柑产业。
以橘为火点燃发展新引擎。黄果树村历来就有种植橘子的历史,“黄果树”也因此而得名。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砍树种粮,但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变和提升。万家发想: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2016年,他发动村里比较有想法的6个村民到大理宾川、重庆忠县等地考察学习,发现黄果树村与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基本一样,他们决定效仿发展沃柑产业。于是共同筹资6万元,引进种植沃柑60亩,成立了马关万来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沃柑苗是种下去了,但“怎么管”却成了难题,没有管理经验,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电话咨询等方式学习管理技术,一步一步摸索。
3年后,沃柑挂果上市,因味道甘甜纯正,受到消费者青睐,1市斤沃柑能卖到6元,1亩地就可以增收12000元。村里的群众看到增收“钱景”,纷纷跟着种起了沃柑。目前,全村共有种植大户6户,种植沃柑近600亩,产值700多万元,人均增收1.2万元。
以橘为业构建农村新业态。黄果树村虽然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逐步形成以沃柑为主导的种植产业,但缺乏规模化、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技术,沃柑产业还未释放全部产能。通过多方争取,2021年获批科普惠农示范村项目,依托合作社成立了沃柑种植协会,全村26户农户全部加入协会,实现抱团发展。探索“党支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农户”的方式,建立沃柑种植示范基地500亩;通过“党员结对大户,大户带动村庄”的办法,培育种植大户,并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20多户农户发展沃柑产业,发挥了引领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沃柑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的幸福产业。
以橘为笔绘就村庄新画卷。村民富了,村庄也要美起来。黄果树村以党建为引领,结合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和绿美乡村建设,充分挖掘“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一个“种植园+特色村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农村。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逐步完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利用植物、铺装、景观小品等对村内空地进行改造升级,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提升,对部分建筑进行立面更新,打造了400平方米文化墙,向游客展示种植、管理、采摘的“橘文化”。
目前,新建体验式采摘园1个,改建科普示范馆1个,完成500米步道铺设,建设凉亭、观景台5个,一个集休闲观光、果蔬采摘等体验为一体的种植产业基地正在形成。下步,黄果树村将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建设露营基地和民宿,积极谋划沃柑采摘节,推动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来源:马关发布)
(编辑:周西杨 排版:尹颖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