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近年来,马关县坚持党建引领,牢记“国之大者”,将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建立机制、制定清单、夯实阵地、精准帮扶、公益活动等系列措施,筑牢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保护铜墙铁壁。
围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关爱主线,健全完善“组织、制度、政府、部门联动、宣传引导”5项保障机制,构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村(社区)校落实、家庭尽责、社会参与、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将“保护与预防”两项工作有机结合,同研判、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把工作责任链条延伸至基层末梢。目前,已成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配备儿童指导员2人,配置儿童督导员28名,儿童主任130人,有效做到了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无缝对接。
成立县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建成130个村(社区)家长学校,探索出“训诫+督促监护令+督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培训,弘扬良好家教家风。“做实”教育阵地,深入贯彻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将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严防控辍保学;建成马关县第二初级中学、第五小学、南山幸福社区幼儿园等,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所有行政村130村(社区)幼儿园全覆盖。强化心理辅导,全县设立1个县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121个学校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教师131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充分发挥党员民警普法宣传主力军作用,推行“千名干警挂万班”普法教育,组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整合143名干警担任143所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整合427名政法干警担任“第二班主任”,推进法治进校园。成立文山州首个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和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从源头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先后打造大栗树倮洒村委会、仁和大嘎吉村委会、马白南山社区等“少年儿童之家”示范点。
加大“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与党员对本辖区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定期走访排查,掌握儿童生活保障、家庭监护、就学等基本信息,实时更新“全国儿童福利系统”,形成“一人一档案、一月一走访、一季一评估、一户一帮扶、一报一处”动态精准掌握管理机制。制定《马关县贯彻落实<文山州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保护工作十条措施>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各相关部门对照清单内容,逐条逐项细化,确保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全县已初步排查出留守儿童8915名,1至9月累计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基本生活补助资金319万元2760人次,纳入困境儿童保障8387人。持续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保护,本年度累计救助流浪儿童2名。同时,积极吸纳社会爱心团队,通过与困境儿童建立“一对一”“小手拉大手”“成人护儿童”“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等结对关爱帮扶机制,今年来,共为辖区内2874名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带去关怀。
依托党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组织保障”的良好公益格局。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捐赠资金8357万元,推动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其中3552.75万元用于资助马关户籍贫困户、脱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就读高中及以上学段贫困学生10310人次。上海市虹口区汇集学校、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捐助活动,让马关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础更夯实。上海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向马关一中捐赠800副近视眼镜,价值50万余元。广东省丹姿慈善基金会为马关县边境地区6所学校安装净水器15台,发放爱心水杯1493个,切实解决1493名乡村小学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希望工程1+1”“爱心圆梦大学”“共青团之心”等捐资助学活动,为471名困难学生争取资助金51.68万元。在六一儿童节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暖心礼包590份。云南萧福源食品、文山乾纶服饰、马关承韵民族文化文创中心等爱心企业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启动马关县“1元公益伴成长”爱心捐赠,动员全县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参与捐款共计7万余元,在全省县级捐赠排名中位列第一。推动志愿服务儿童工作,全县501支4.4万余名实名注册志愿者长期奋战在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主的志愿服务第一线。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发勇)
(编辑:李娟 排版:陆军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