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非遗保护有亮点

发布时间:2017-12-21 16:31:35   来源:文山新闻网马关县  

文网讯 马关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传承、保护、弘扬与民众的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有效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也有力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

该县制定出台《马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县级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保障体系,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该县共设立非遗保护中心1个、民族保护协会6个、非遗保护站13个,建成非遗展厅4个、民族传习馆2个、版画合作社1个。

深入基层对县内非遗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并收集影像资料、图片等,初步建立了较完备的项目名录和传承人数字化网络管理体系。截至目前,该县共收集声像资料80小时、图片2560张,编写文字资料40万字,非遗项目7类140余个单项,编撰出版《马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集》。

依托“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开设传统武术、版画、跳芦笙、舞龙舞狮、滇剧等非遗培训课程。加强对重点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祭祀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挖掘和申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为重点,预计投资1.3亿元实施马洒、芦差冲2个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老董寨、岩腊脚、阿峨新寨3个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等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文化祭祀区、民族传习馆、传统民居修缮等,为实现非遗整体保护奠定基础。截至目前,该县共有省级非遗项目3个、州级项目6个、县级项目7个;省级传承人3名、州级16名、县级55名。举办非遗培训68期,受训2.3万人次,培养传承人530人。

利用“文化遗产日宣传周”“非遗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举办文艺精品节目展、图片展,多渠道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借助昆交会、文博会、国际旅游商贸展会、滇桂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文山好礼”展区,推介马关民族服饰、版画、银器、芦笙、水烟筒等民族民间工艺品;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拳王故里”两张名片,打造“一村一品”民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苗族花山节、闹兜阳节、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布依族牛王节等特色文化活动,通过网络媒体与电商平台的宣传推广提升内外游客知晓率,营造全民参与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2015年以来,该县共举办非遗文艺精品展演18场,观众达11.7万人次;举办民俗文化活动20场次,接待游客48.6万人次,群众创收6200万余元;民族民间工艺品总销售额达195万元。

(杨凤金)

(编辑:程于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