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网格化监督”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22-01-11 15:50:05  

文网讯 “报告主任,我们落却村在商讨建设公益项目,需用到村集体资金时,负责管理村集体资金的王某某推三阻四,我们村干部和群众怀疑王某某动用了村集体资金,这是我走访群众了解到的情况。”近日,马关县马白镇花枝格行政村落却村监察联络员将这一情况反映到花枝格村务监督委员会。

花枝格村务监督委员会立即组织人员到落却村进一步走访了解落却村集体账务管理情况,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马白镇纪委监察室。“经查,王某某涉嫌挪用落却村集体资金,建议该案移交马关县纪委监委调查处理。”收到马白镇纪委监察室移交线索后,县纪委监委立即对该问题线索展开了调查。

这是马关县纪委监委运用村级监察联络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乡镇纪委监察室、县纪委监委网格化监督,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的一个缩影。

如何提升基层监督质效,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针对普遍存在的基层监督力量不足、监督保障能力较弱问题,马关县纪委监委在14个乡(镇、场)向127个村(社区)聘任了127名监察联络员,这是马关县纪委监委织密基层监督网的一项重要举措。

部分村委会下设村小组较多,一个村委会只聘请一名监察联络员是否能及时监督?监督是否到位?针对这一问题,监察联络员自有办法。

“监督工作兼顾不过来,可以从村小组中发展有责任心、有担当、有魄力的党员干部协助开展监督。”马白镇马鞍山村委会监察联络员候兴斌这样说。

在马关县,各乡镇村委会(社区)超过10个村小组的,监察联络员积极发展各村小组能监督、会监督、敢监督的党员干部加入监督行列,形成监督合力,共同对村(社区)“两委”决策决议、“三务”公开、“三资”管理进行监督,力促村级小微权力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监察联络员发展下线‘监督员’,为基层监督充实了力量,对纠治基层‘微腐败’,规范‘微权力’,建设清廉村居,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成为群众的“身边人”,把监督触角向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该县127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组织村监委成员、村监察联络员召开列会,围绕县、镇重点工作部署监督工作。同时,对近期村级三资管理、账务核算和监察对象遵纪守法等监督情况进行交流汇报,并商讨在监督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办法。通过交流,村监委及时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反馈到村委会、乡镇党委,不仅让基层干部精准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及时解决民忧民困,更为管住“微权力”,防住“微腐败”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基层监督要‘提质增效’,不仅要打通监督的‘神经末梢’,更要让基层监督驶入‘快车道’。”该县纪委监委持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着力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上下贯通衔接的立体监督网,强化层层管控、整体施治,从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力量支援、资源互助、工作协同、成果共享方面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镇村联动”中,强化日常联动监督,注重抓早抓小,将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监督和干部监督等内容作为监督重点,定期督查村(社区)惠农政策是否执行到位,阳光村务、村账乡镇代管制度是否贯彻到位,通过联动监督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县乡联动”中,依托3个协作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分析各乡镇辖区政治生态情况,并根据每个月工作需要确定主题,实行“一月一立项”“一项一清单”整合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开展监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

据悉,为解决基层监督能力短板,提高基层监督工作水平,该县纪委监委依托协作区联动机制,由片区责任领导牵头,机关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对挂帮片区乡镇纪委授课。各乡镇纪委分片挂帮监察联络员,实行一对一、一帮一制度,指导所挂帮的监察联络员开展监督履行职责,着重解决基层监督能力不足问题。

(章荻)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